《周易》古經咸卦本義正解
——兼論諸家得掉并及艮解二卦
作者:李尚信
來源:《周易研討》2020年1期
作者簡介:李尚信,山東年夜學易學與中國現代哲學研討中間傳授、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。
摘要:以往對咸卦的解包養軟體讀多不克不及切近其本義。事實上,咸卦的主題是講來往處事的事理或原則。關于卦辭,傳統解讀多基于男女相感來懂得,其實卦辭著重強調的是屈身虛己、禮賢下士。關于初爻,諸家均未著眼于足拇趾與其他足趾的分歧往體會“拇”的本質特征。依此角度懂得,初爻講的是人要重視與外界的來往。解卦九四包養金額亦取“拇”象,且與“朋”象相合,比方才能再強者碰到險難時也需求別人的共同支撐。關于二爻,諸家多以腓體躁動取象,認為二爻“感物以躁”乃“兇之道”,實則二爻取象腿肚抽筋,喻勿與壞人、惡人訂交。艮卦六二亦與腿肚包養站長抽筋有關,喻本當止而不得止之,是以有憾。關于三爻,諸家多以股隨足或隨身而動,不克不及自處,喻人無主見而聽任擺布,基礎得其正解。艮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,體現了取象的唯變所適之理,喻本不當止而強止之,將會導致嚴重后果。關于四爻,諸家皆以九四為有心之感而未及無心之感,其實四爻講的是來往處事要心思規矩、以心談心。關于五爻,諸家皆未捉住脢的本質特征。該爻實則是講來往處事要有奉獻精力,甘于做副角。關于上爻,諸家解讀年夜致能得其正解,講的是來往處事不克不及夸夸其談,務必言實相符。
關鍵詞:咸卦;來往處事;王弼;程頤;朱熹;黃壽祺;艮卦;解卦
項包養網車馬費目基金:泰山學者工程專項經費資助;教導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討基地嚴重項目:“《周易》古經本義系統解讀——從探討文本編纂與解讀方式進手”(10JJD720015)
註釋
《周易》古經是一部以卜筮為情勢、以德智統一為內容的生涯聰明寶典,它較為周全地反應了西周時期幾乎一切層面的社會生涯,是西周時代精力精華的體現。以往對于這部書的解讀往往不克不及切近其本來意義,不是思之太深、過猶不及,就是言不及義、離題萬里。
具體到咸卦,當代學人多有以調情或中醫貶石來懂得者,這并不合適咸卦的本義。相較而言,傳統義理易的解讀更為公道,但也有較年夜掉誤,要么詮釋過度,要么義懂得得不透不明。特別是,傳統解讀很少意識到,解卦須對一卦之整體思惟加以系統總結。
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斷言:“此卦明人倫之始、夫婦之義,必須男女共相感應,方成夫婦。”咸卦確實講到了男女交感,但男女相感并非咸卦的主題。更主要的是,《周易正義》在疏解咸卦各爻時,并未以男女交感為中間。由此看來,孔穎達并沒有系統總結咸卦主題思惟的意識。
黃壽祺、張善文的《周易譯注》大要是最早有興趣識地對各卦宗旨進行總結的包養一個月價錢著作。該書論咸卦時說:“咸卦的宗旨,從廣義看是廣泛闡明事物‘感應’之道,從狹義看是側重提醒男女‘交感’之理。”1假如從卦爻辭與《彖》《象》傳之整體來看,其廣義說不克不及說不正確,但若僅就卦爻辭而言,無論其廣義說還是狹義說,都禁絕確。
本文認為:從狹義(概況意或字面意)上說,咸卦除卦辭外,六條爻辭皆與男女交感無關,僅僅反應的是身體分歧部位的分歧感應變化特征;從廣義(深層義或引申義)上說,咸卦的主題其實很簡單,也很包養網車馬費生涯化,就是講人來往處事的事理或原則,其卦爻辭都是圍繞這平生活聰明展開的。
一、咸卦卦義與取象
咸,有感應、交感之意。《彖傳》曰:“咸,感也。”今本《周易》咸卦卦名,阜陽漢簡《周易》及王家臺包養行情秦簡“易占”(或稱“《歸躲》”)同,馬王堆帛書本、上博竹書本《周易》以及所謂輯佚《歸躲》俱作“欽”。濮茅左師長教師曰:“‘欽’,音與‘咸’近,可通。”黃人二師長教師亦曰:欽與咸“古同為侵部,聲母亦近,故可通假”2。我懷疑,欽在此應為欽慕之意。從下文可知,咸卦卦象為少男求少女,當然是只要男女相感、相欽慕才會相求。欽字古多解作敬,能否因欽敬而又可引申出敬慕之意?若此說成立,則咸與欽本就意義相關,只是表達各有側重。
咸卦卦象()下艮()上兌(),艮為少男,兌為少女。現代有男尊女卑的觀念,男之正位在上,女之正位鄙人。但是咸卦中少男艮居于下,少女兌居于上,為少男少女高低交感之象。《彖傳》就此曰“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”,即剛柔二氣高低交感、相處相依。男女高低交感,必以男屈尊下求于女為條件,此為《彖傳》所謂“男下女”也。男屈尊下求于女,是兩情相感相悅的結果。咸卦上艮為止、下兌為悅,如《彖傳》所云,有“止而說”之象,止于兩情相悅。男女交感,以少男少女之交感最為深切、熱切,故以少男居下、少女居上為咸卦。
二、咸卦卦辭:咸,亨利貞,取女吉。
1.基礎義
“亨”,利市、通達。
“利貞”,宜于行而得正,行守邪道。
“取女吉”,迎娶少女,吉利。
少男、少女訂交相感,心意相通,故而利市;少男屈尊包養網評價下求少女,有求婚娶女之意。然要娶女而得吉,不僅要心意相通,還要雙方行而得正、行守邪道。假如行而不正,便不是好姻緣,遲早會惹禍下身,故卦辭又強調“利貞”。要之,只要同時具備“亨”與“貞”,才幹“取女吉”。
2.引申義
咸卦卦辭的基礎義比較明顯,學人多有論及。但諸家往往止步于此,未能進一個步驟引申。我認為,這里說的并不僅僅是迎娶少女,更隱喻了求賢之意。這是綜合全卦中間思惟得出的結論。通觀全卦,除卦辭外,六條爻辭都沒有講迎娶少女或戀愛之事,而是以身體分歧部位的感應情況來隱喻人事來往的吉兇(詳后)。一種觀點認為,咸卦各爻講的是男女自下而上撫摸對方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調情。假如說撫摸的解讀尚能成立,那么撫摸會導致分歧的吉兇結果,則完整是無稽之談。求賢若渴天然要禮賢下士,如劉備之三顧茅廬,終得賢士輔包養妹佐,正如少男求得中意的美眷普通。時至本日,某個部門或機構引進優秀人才,也須采取這種禮賢下士的態度。進一個步驟說,在人際來往中,要善于低下身材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這層意思,與《象傳》所云“正人以虛受人”是分歧的。
所以,咸卦卦辭應是將求賢比方為少男求娶少女,或許說要像迎娶少女那樣以屈尊的姿態來求賢。更進一個步驟引申,再通俗的人也能夠有賢于本身、值得學習的一面,因此每個人都要有屈身虛己、向別人學習的傑出心態。《論語·述而》載孔子曰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”,便是對這種屈身虛己、向別人學習心態的繼承與發揚。
三、咸卦初六爻辭:咸其拇。
1.傳統解讀之掉
初爻是咸卦最難解的一爻。“拇”的取象與隱喻似有良多,難點即在于確定拇在此處的象征意義畢竟是什么。傳統解讀認為,足拇趾在人身體的最上面,故“咸拇”是感在最下。最下值初爻,故為感之初,喻感之尚淺。王弼《周易注》、程頤《程氏易傳》、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等皆持此說。
王弼《周易注》、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基于道家立場,或許亦遭到《系辭傳》“肅然不動,感而遂通”的影響,認為咸以靜為本。拇趾雖有小動,但動之尚微,未至傷靜,故無吉兇悔吝之辭。但是,現實生涯中經常是感而得通且得吉,故動則傷靜而兇并不合適事實。朱熹《周易本義》雖是儒家立場,亦有類似見解:“此卦雖主于感,然六爻咸宜靜而不宜動也。”朱熹此說只看到了各爻的概況現象,未能融會貫通咸卦卦爻辭。
《程氏易傳》則說,初六“其感未深,豈能動于人?故……未足以進也”,“人之相感,有淺深輕重之異,識其時勢,則所處不掉其宜矣”。黃壽祺、張善文師長教師也說,初六“所感尚淺,未動于心……其欲動而未動”,“但初六既有所感,終不克不及不動”,又引清方宗誠語“‘咸其拇’,使人存慎動謹幾之意”(《周易譯注》,第259-260頁)。這兩種解讀比較貼合生涯,但細究起來,“咸其拇”說的是感應足拇趾,而未感應其他足趾。若想表達感之尚淺,說感應其他足趾更為恰當,因為其他足趾的感應較之拇趾更為微弱。可見,上述解讀由于未能著眼于足拇趾與其他四趾的差別來仔細體會“拇”的內涵與本質特征,難免有掉偏頗。
2.正解
初六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感應其足拇趾。
足趾有五個,為何只說感應足拇趾,而不說其他足趾?艮卦初六就說“艮其趾”,不說“艮其拇”。在我看來,這個問題包養甜心網值得沉思。
我曾經以為,足趾是用來抓地的,故此爻講的是要站穩立場;又以為,足趾有向外摸索的效能,喻意摸索認識內部世界。但是,這些見解都沒有將拇趾與其他四趾加以區分,必不合適爻辭原意。由此我又料想,足拇趾較其他四趾明顯更年夜、更主要,喻意應是來包養金額往處事要善于抓重點、抓重要牴觸。承蒙山東省社科院石永之兄指出,我對此爻的解釋與其他各爻并不協調。我自己亦有所察覺,感覺以鉅細來區分來往的主要性或先后,更像是巴結權貴,不像是個合適的來往原則。同時,足趾的功用重要與去處有關,拇趾與其他四趾的重要區別,未必就是年夜與小的區別。
經過長久的思慮,我的見解是:五個足趾里,拇趾最易感,其他四個足趾相對不易感。初爻只說感應足拇趾,意在表達的是不要把本身與外界孤立起來,要重視與外界的來往,處理好本身與別人的關系。這可以從《象傳》中獲得證實。《象傳》曰:“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”感應其足拇趾,隱喻心思與外界訂交感。就取象而言,初六與九四陰陽相應進而相感,故志在與人交感,即“志在外也”。
包養網單次3.兼論解卦九四爻辭
解卦九四爻亦取“拇”象,爻辭曰:“解而拇,朋至斯孚。”
解卦講的是解除險難,“解”即解除險難。“而”普通解作“汝”“爾”。依此,“解而拇”的字面意思是:解除你足拇趾的險難。此外,我認為,解作“以”即“以……為東西”亦可。由是,“解而拇”意為:以足拇趾來解除險難。無論是“解除足拇趾的險難”,還是“以足拇趾來解除險難”,應該都是講光腳行走在濕滑空中時,以足趾抓地,從而避免滑倒。
“朋”,本義為友朋,此處指其他四個足趾,因其與拇趾彼此共同,故為拇趾之朋。“斯”,代詞,這,此處指解除險難。“孚”,信實之意,這里指實現,即變成現實。“朋至斯孚”的意思是:伴侶到來后,解除險難才幹變成現實。五個足趾中,年夜拇趾最無力量,但必須其他四趾共同,才幹避免滑倒。
綜上,“解而拇,朋至斯孚”的字面意思是:解除足拇趾的險難,需求其他四趾共同,才幹變成現實。引申義是:才能再強者碰到險難,也需求別人的支撐與共同,如平易近諺云:“一個好漢三個幫。”
《象傳》曰:“‘解而拇’,未當位也。”九四爻陽爻居陰位,故“未當位也”。不當位,則光靠“拇”無法達到目標,唯有“朋至”才幹得“孚”。初爻為陰爻,正與九四相應,相應則相合互助,故初爻能助力九四而有功,從而解除險難。
四、咸卦六二爻辭:咸其腓,兇;居吉。
1.傳統解讀之掉
王弼《周易注》:“腓體,動躁者也。感物以躁,兇之道也。”對此,程頤、朱熹頗為認同。黃壽祺、張善文更于此爻解讀中追隨朱熹說:“咸卦雖言‘交感’,卻以守正‘不動’為美。”(《周易譯注》,第260頁)問題在于,腓即小腿肚當然易動,但正常情況下,小腿肚的動并不形成任何傷害,故以“動躁者”論之缺少理據,進而斷言其兇更是無甚事理。
2.正解
六二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感應其小包養網單次腿肚(或其小腿肚有感應)則兇,靜處不動則吉。
依照生涯常識,小腿如有感覺,不是抽筋,就是行走跑動過度導致的,所以說“咸其腓,兇”。反之,小腿靜處不動,天然就包養妹是吉利的。
引申義是:人與人的來往并不都是無益的,與某些人特別是壞人、惡人來往無害無益,即“咸其腓,兇”。不與壞人、惡人等不該來往的人來往,就能免兇而吉。“居吉”,就是靜處而不可動作為,反而得吉。
《象傳》曰:“雖兇居吉,順不害也。”順應小腿肚(比方來往對象)的特點,就不會有迫害。
有需要指出,馬恒君師長教師曾在其注釋的一個袖珍本《周易》中提到了“咸其腓”是指“腿肚子抽筋”3,這是他比後人高超的處所。其缺乏之處是他僅僅逗留于此,沒有進一個步驟指出其引申義,也沒有上升到深層義上認識咸卦的整體思惟。並且,他也沒有認識到艮卦六二“艮其腓,不拯其隨”同樣與這種解讀相關。
3.兼論艮卦六二爻辭
艮卦同咸卦一樣取象身體,且六二亦取“腓”象。爻辭曰:“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”
“艮其腓”,“艮”為止,止其小腿肚之動。小腿肚抽筋不受人把持,不了解什么時候就會發生。“不拯其隨”,即不克不及把持其隨時發生。“拯”,解救之意,引申為把持。“隨”,隨時,指小腿肚抽筋會不受把持地隨時發生。“其心不快”,心里不愉快,不高興。
艮六二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止住小腿肚動,但把持不了小腿肚什么時候抽筋。一旦抽筋了,心里就會不愉快。
引申義是:碰到應當禁止卻禁止不了的工作時,心里就會難受。
《象傳》曰:包養網ppt“不拯其隨,未退聽也。”不克不及把持小腿抽筋,就像沒辦法把聽覺撤消一樣。“退”的意思是退往、往除、撤消。
關于此爻,自己既未見到以“不克不及把持小腿肚抽筋”解其字面意者,亦未見到以“當止而不得止”解其引申義者。
五、咸卦九三爻辭:咸其股,執其隨,往吝。
1.字面意與引申義
九三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感應其年夜腿,執持其(年夜腿)隨身而動,(人若)這般行動,會有憾惜。
引申義是:假如沒有主見,任人擺布,必有憾惜。
人生活著,凡事都應有本身的主見,不克不及吠形吠聲、亦步亦趨。唯有獨立思慮,才不至于落進騙局,招致災禍。
《象傳》曰:“咸其股,亦不處也。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。”“咸其股,亦不處也”,年夜腿并非靜處不動,意思是,年夜腿一感即動。比方別人一攛掇就心動,一慫恿就上當。“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”,同心專心追隨別人行事,本身不動腦筋,沒有本身的定見,是劣等的處事方式。
此爻竹書本“股”作“”,帛書本作“”,當即“腓”字,同于六二。六二、九三皆取“腓”象,普通認為系誤抄所致。我認為,竹書本和帛書本同時誤抄的能夠性不年夜。《周易》中亦有統一取象在一卦中重復出現的例子,如漸卦九三與上九皆云“鴻漸于陸”。部門易學家認為文字有誤,亦有持謹慎態度者。對此,我曾力證其無誤。4在我看來,取象雷同只是概況現象,背后的象并不完整雷同。六二所感而動者,是小腿肚抽筋之象;九三所感而動者,才是王弼等人所說的小腿肚內在躁動之象。唯有這樣解釋,才幹通貫高低辭意。不過,六二、九三畢包養網單次竟處于分歧爻位,而腓在身體上處于固定地位,這是竹書本和帛書本不如傳世本的處所。
2.兩種相對正確的傳統解讀
王弼、孔穎達對本爻的解讀基礎正確。孔穎達疏王弼注曰:“股是可動之物,足動則隨,不克不及自處,常執其隨足之志,故云‘咸其股執其隨’。施之于人,自無籌劃,志在隨人,所執卑賤,以斯而往,吝嗇之道,故言‘往吝’。”股總是隨足而動,不由本身決定。引申于人事,則比方缺少主見,聽任別人擺布。這般作為,天然有遺憾。王注孔疏隨足而動的說法獲得了朱熹的認肯,實則否則。依照常識,足、股皆不克不及自動,而是隨身而動。在這一點上,程頤的認識是正確的:“股者,在身之下,足之上,不克不及不受拘束,隨身而動者也。”
3.兼論艮卦九三爻辭
咸卦九三取“股”象,為何艮卦九三否則?這就是取象的唯變所適之理。就初爻而言,咸有感動義,應取動象;艮有止義,應取止象。“趾”的定名著眼于足趾起立站穩的感化,取的是止義,故艮卦初包養app爻曰“艮其趾”。咸卦則不克不及說“咸其趾”,而曰“咸其拇”。就二爻而言,“腓”的動止特征都很明顯,故咸、艮二卦皆可取腓象;就三爻而言,“股”有明顯的隨從義,卻不具有獨特的止義,故咸卦三爻取股象,而艮卦不取。腰部活動自若,然咸卦不取此象,當是因其代表的意義太過明顯,引申不出人事來往的指導意義。另一方面,腰雖然有靈活自若的特征,但也有受制的情況。好比,人一旦患了腰椎病就動彈不得,一動就會痛苦悲傷難忍。引申到社會生涯層面,一旦制止了不該制止的主要活動,就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。就此而言,它可以傳達一種“止所不當止則禍生”的告誡。艮卦九三“艮其限”正要表達這樣的意思。值得留意的是,艮卦取的是“限”之象,而非“腰”之象。朱熹解釋說,“限”就是腰胯。艮卦取“限”不取“腰”,能夠是因為“腰”靈活自若的特征太過鮮明,“限”則內涵著限止之義,即腰是人身高低之限隔,這與艮卦的止義相協調。咸、艮二卦的其他取象同理,不再一一解釋。
艮卦九三爻辭是:“艮其限,列其夤,厲熏心。”
“限”,指腰限。“艮其限”,即止住其腰限。如患腰椎病,腰限無法動彈。
“列”,通“裂”,扯破之意。此處為使動,使扯破。“夤”,王弼《周易注》曰:“當中脊之肉也。”李國運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曰:“夤,脊肉。”陸德明《經典釋文》引馬融云:“夤,夾脊肉。”“列其夤”,使其脊肉扯破。不是真的扯破,而是感覺脊肉好像扯破普通。
“厲”,《象傳》解為“危”,易家多從之,實則解作“激烈”更為準確。《左傳·定公十二年》:“與其素厲。”《年齡左傳正義》杜預注曰:“厲,猛也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故謂之厲。”清董增齡《國語正義》曰:“厲,烈也,猛也。”“熏”,熏灼也。《詩·年夜雅·云漢》:“憂心如熏。”《詩經正義》毛傳云:“熏,灼也。”《漢書·杜欽傳》:“欲以熏全國。”顏師古注曰:“熏,言熏灼之。”“厲熏心”,激烈地熏灼其心,使其感覺心像火燒一樣痛苦悲傷難忍。
艮卦九三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止住其腰限,使本當活動自若的腰限動彈不得。稍一動彈,就感覺脊肉要被扯破、心如火燒那樣痛苦悲傷難忍。
引申義是:制止不該制止的工作,會帶來嚴重的迫害。
《象傳》曰:“艮其限,危熏心也。”“危”,危厲,引申為恐怖。《說文·人部》段玉裁注:“危,引申為可懼之稱。”“艮其限,危熏心也”,止住其腰限,恐怖地灼燒其心。比方不當止而止之,后果極其嚴重。
六、咸卦九四爻辭:貞吉,悔亡。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
1.傳統解讀之掉
王弼《周易注》曰:“始在于感,未盡感極,不克不及至于無思,以得其黨,故有憧憧往來,然后朋從其思也。”《周易正義》疏:“‘始在于感,未盡感極’,惟欲思運動以求相應,未能忘懷息照,任夫天然,故有憧憧往來,然后朋從爾之所思也。”《程氏易傳》曰:“若往來憧憧然,用其私心在感物,則思之所及者有能感而動,所不及者不克不及感也,是其朋類則從其思也。”《周易本義》曰:“若‘憧憧往來’,不克不及正固而累于私感,則但其朋類從之,不復能及遠矣。”
上述諸家皆以九四為有心之感,包養女人又以有心之感為有私,未及于無心之感與無私之感。這種包養合約解讀明顯脫離了日常生涯,有思之太深、求之太過之嫌,并不合適古經本義。起首,九四能“貞”,即其行得正,就不應該存有私心。其次,“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”是說九四有問題沒有解決,心意不定,這時伴侶會與其心思相通,為之分憂(詳后)。有何證據證明九四的問題必定是“私”的問題,而不是“公”的問題好比夙夜在公?究其包養故事最基礎,這種誤釋能夠源于未能正確懂得《象傳》所云“憧憧往來,未光年夜也”,以為“未光年夜也”是指有私而不得光年夜。其實此處的“未光年夜”,是指工作未得解決、設法未能實現。
黃壽祺、張善文既受了上述解讀的影響,又與之不盡雷同:“本爻極言男女交感須‘正’……但是,‘交感’之理原非限于男女情事。所‘感’至正至年夜者,不單‘思慮不定’之求不復存在,甚至‘全國’因之心志歸一,人無所思,意均通同。”(《周易譯注》,第262頁)此解認為九四爻講的是男女交感,這不正確。咸卦整體并非只講男女交感之事,九四爻辭更無一語提醒男女交感;其次包養合約,說“所感至正至年夜”便不會“思慮不定”,生怕也不正確。目標正年夜之至,并不等于具體問題都能水到渠成,思慮不定乃是常有的工作。
當然,上述解讀并非全無意義。感通至正至年夜的目標,且實現途徑也一感即通,無疑是感通最高、最幻想的境界,這一境界或許可以通過現實的修為獲得少部門的實現,但不成能徹底實現。即使這般,這也只是后人的創造性解讀,不是九四爻辭的本來意義。
2.正解
“貞吉,悔亡”,持行邪道則吉利,悔事會滅亡。黃壽祺、張善文曰:“此謂九四當‘咸’之時,本有‘掉正’之悔,但陽居陰位有謙退之象,猶能趨正自守,與所應之初六以誠相須、靜俟心志通同之日,故獲‘吉’而‘悔亡’。”(《周易譯注》,第261頁)
“憧”,《說文·心部》:“意不定也。”“憧憧”,陸德明《經典釋文》引劉云:“意不決也。”“憧憧往來”,因有工作未得解決,心意往來不定。“朋從爾思”,伴侶追隨你的心思,替你分包養網心得憂。
九四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持行邪道則能得吉,悔事才會滅亡。(有工作未得解決,)心意往來不定,(此時)伴侶會追隨你的心思(,與你心意相通,替你分憂)。
九四至上六取象人體上半部門,九四爻取心為象。是以,此爻講的是以心相感。
本爻引申義是:以心訂交相感,要以心思規矩、行守邪道為條件。
《象傳》曰:“貞吉悔亡,未感害也;憧憧往來,未光年夜也。”行事得正,天然不會與不該結交的人來往,即“未感包養心得害也”。心中拿不定主張,設法未得實現,即“未光年夜也”。
七、咸卦九五爻辭:咸其脢,無悔。
1.傳統解讀之掉
王弼《周易注》:“脢者,心之上,口之下,進不克不及年夜感,退亦不為無志,其志淺末,故‘無悔’罷了。”sd包養此注之掉有二。其一,心之上、口之下既與心無關,亦與口無關,推不出“其志淺末”;其二,“其志淺末”與“無悔罷了”似無必定聯系。
《程氏易傳》:“脢,背肉也,與心相背而所不見也。言能背其私心,感非其所見而說者,則得人君感全國之正而無悔也。”注《象傳》“咸其脢,志末也”曰:“戒使背其心而咸脢者,為其居心淺末,系二而說上,感于私欲也。”包養意思前一句其實是說,心皆是私心,背其心則無私,無私則能感全國之包養行情正而無悔;后一句又認為心皆是私心,不居心或居心淺末,則將感于私欲之末。雖說古經與《象傳》非一人所作,可以作分歧甚至彼此牴觸的懂得,但絕不克不及把“背其心”之“心”一時解作私心、一時解作私心。要么此中一說有誤,要么二說皆有誤。事實上,現實生涯中,有人私心多一些,有人私心多一些,但人心總是公私夾雜的。因此,“背其心”既不克不及懂得為背私心,也不克不及懂得為背私心。《周易本義》曰:“脢,背肉,在心上而相背,不克不及感物而無私系……雖不克不及感物,而亦可以無悔也。”不克不及感物者雖無私系,但為人豈可無感?若一時無感,又焉知不是處危地而不自知?反之,處吉地而無感,雖不致兇,又若何能“無悔”?綜上,程頤、朱熹皆以“脢”在心之背。程頤引申為無心相感,朱熹引申為不克不及感物,但均未捉住“脢”最本質的特征。
黃壽祺、張善文曰:“‘背脊肉’于人體為未能通感之象,猶九五雖居尊位,卻同‘槁木’無情,不克不及以心感應其下。”(《周易譯注》,第262-263頁)身居九五之尊,卻不克不及以心感應其下,心如槁木無情,實已不啻禽獸,豈能以無知而無悔論之?
2.正解
“脢”,指夾脊肉,即脊柱兩邊起輔助感化、護衛脊柱的肌肉。
九五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感應其夾脊肉,不后悔。
引申義是:人際來往中,需求有奉獻精力的人,甘當綠葉,甘作人梯,無怨無悔,這無疑是一種高貴的境界。
《象傳》曰:“咸其脢,志末也。”“志末”,即心甘情愿居于末位、擔當副角。“志”,指心之所思所想,引申為心甘情愿。“末”,指末位、副角。
此爻帛書本“脢”作“股”,并非完整解釋欠亨。“股”除了可以像九三那樣引申為缺少主見,還可以引申為甘愿追隨、甘當綠葉。統一種取象從分歧的角度看,特征是紛歧樣的,由此天然可以引申出分歧的深層意蘊。不過,九五取“股”象確有嚴重缺乏。就人身而言,股在心之下,將“股”系于“心”之上,不克不及不說是一種取象錯位。從意義上說,“脢”作為副角有其主動的一面,股則只要被動的一面。是以,九五爻取象“脢”比取象“包養價格股”更為準確。
八、咸卦上六爻辭:咸其輔頰舌。
“輔”,牙床。“頰”,面頰。“舌”,舌頭。
上六爻辭的字面意思是:感應其牙床、面頰、舌頭。牙床、面頰、舌頭都與說話有關。此爻意在表達,僅有言語上的相感。《象傳》曰:“咸其輔頰舌,滕口說也。”“滕口說”,即張口放言。
其引申義是:非出于誠心,未見諸行動。《周易本義》曰:“上六……處感之極,動人以言,而無其實。”恰是此意。其余諸家解讀年夜致附近,茲不具引。
九、總結
咸卦以男女交感和身體感應為喻,表達了來往處事的事理或原則。關于卦辭,傳統解讀多基于男女相感來懂得,其實卦辭著重強調的是屈身虛己、禮賢下士、虛心向別人學習。關于初爻,諸家均未著眼于足拇趾與其他足趾的分歧往體會“拇”的本質特征。若依此角度懂得,初爻講的台灣包養是要處理大好人際關系,切勿把本身孤立起來。解卦九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四亦取“拇”象,且與“朋”象相合,比方才能再強的人碰到險難時也需求別人的共同支撐。關于二爻,諸家多以腓體躁動取象,認為二爻“感物以躁”乃“兇之道”,實則二甜心寶貝包養網爻取象腿肚抽筋,喻勿與壞人、惡人訂交。艮卦六二亦與腿肚抽筋有關,腿肚抽筋不成把持且難以矜持,喻本當止而不得止之,是以有憾。關于三爻,諸家多以股隨足或隨身而動,不克不及自處,喻人無主見而聽任擺布,基礎得其正解。艮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,體現了取象的唯變所適之理。人患腰椎病則腰限動彈不得,喻本不當止而強止之,將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。關于四爻,諸家皆以九四為有心之感而未及無心之感,其實四爻講的是來往處事要心思規矩、以心談心。關于五爻,諸家將脢或解作不克不及感物,或解作感之淺末,或解作無心之感,皆未捉住脢之為脢的本質特征。五爻實則講的是來往處事要有奉獻精力,甘于做副角,好像脢輔助脊柱一樣。關于上爻,諸家解讀年夜致能得其正解,講的是來往處事不克不及夸夸其談,務必言實相符。
注釋:
包養甜心1.黃壽祺、張善文《周易譯注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1989年,第264頁。下引該書,僅隨文標注書名與頁碼。
2.轉引自侯乃峰《〈周易〉文字匯校集釋》,臺北:臺灣古籍出書無限公司,2009年,第263頁。
3.馬恒君注釋《周易》(全文注釋本),北京:華夏出書社,2001年,第236頁。
4.李尚信《釋〈周易·漸卦〉》,載《周易研討》2006年第4期,第65頁。
責任編輯:近復